服务咨询热线: 18031271265
当前位置:职校招生指南 > 专业目录 > 服装设计类 >
印刷专业

关注人数:印刷专业

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应届毕业生、往届毕业生

专业学制: 三年

毕业学历: 中专学历、中职学历

联系电话: 18031271265

在线咨询: 点击咨询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本专业培养具备图文信息处理及印刷复制工程知识,能在各类印刷企业和科研单位从事:工艺设计、生产实施、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彩色图像与文字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图文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设计和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及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印刷适性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专业开设

光学、化学、印刷工程学。

主要课程:印刷工程光学、印刷色度学、电子出版技术、高分子物理与化学、印刷工艺学、印刷材料学、印刷设备。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印刷工艺设计、图文信息处理设计、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和社会实践,-般安排40周。
 

颁发证书

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
 
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彩色图像与文字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图文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设计和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与印刷工艺及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印刷适性测试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扩展介绍

  印刷行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印刷行业紧随世界信息技术、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尖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与新科学、新技术结合非常紧密。网络技术的成熟不但没有削弱印刷行业,相反极大地促进了本行业的发展。印刷行业比以往任何时候市场更大,创造的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更高,已经发展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
  专业基本情况
  培养目标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具有较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础和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较高外语水平,系统掌握印刷工程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经过全面的工程技术和研究技能训练,能在印刷技术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艺和工程设计、技术开发和改造、质量控制和检测、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培养方向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到印刷企事业和科研单位从事印刷工艺设计、图文信息处理、质量控制、能合理选用印刷材料及印刷设备、能进行组织管理和科学研究,也可继续考研攻读硕士学位。印刷工程专业1989年开始招生,到2004年已毕业近750名学生;现有在校学生170名。2003年10月获准升格为本科专业,2004年开始招收本科专业学生。
  师资队伍建设本专业已经建立起了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共有专任教师8名,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助教1人。本专业教师的共同特点既具有丰富的实验经验,又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在国家重点刊物上发表了多篇教研、科研论文,为印刷企业解决了许多问题。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的建设措施是“稳定、引进、提高”,即稳定现有教师队伍;重点引进德、才兼备的高学历、高职称学科带头人和优秀人才;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博士、硕士学位,努力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至2006年,力争引进高学历、高职称学科带头人1~2人,进一步提高专业和学科水平。努力提高现有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力争送培博士1人,硕士2人。每年引进具有硕士学位青年教师1~2人,充实到教学第一线。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老教师“传、帮、带”作用,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试讲,努力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轮流安排青年教师下厂带学生指导各类实习,参与实验室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
  明确的专业发展方向设置了二个专业方向;积极关注印刷行业发展方向,随时掌握发展动态,积极与印刷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系,充分利用社会急需印刷人才和技术的优势,找准专业定位,把握专业发展方向。同时努力再拓宽专业口径,形成专业办学特色。
  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优化了课程体系为实现专业培养目标,让学生能够获得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新的本科教学计划,在新的教学计划中将课程以“平台+模块”的“2+2”结构体系划分,“平台”由公共基础平台、学科基础平台、专业模块逐层递进的课程组成,以保证人才的基本规格,体现“宽口径、厚基础”;“模块”是2个专业方向人才的分流培养,充分体现个性。在新的教学计划中,还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利用本专业老师在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同时,与印刷企业联系紧密的特点,拓宽实践教学的思路,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使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
  课程与教材建设情况在2004级本科培养计划中,主要课程有:印刷工程光学、色彩学与色度学、图像处理、制版工艺、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设备、印刷过程控制等。重视平台课程,加强主干课程,扩大选修课程,突出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加强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开展与各有关课程配套的教学大纲、教材建设工作,注重使用新的教学手段,选择合适的配套教材及组织编写具专业办学特色的实验教材和专业教材。
  专业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 印刷工程专业目前设有专业基础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专业基础实验室有摄影技术实验室、检测技术实验室;专业实验室有印刷工艺实验室、印前技术实验室。现致力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构建立体型实践教学体系,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同时加强专业实践基地建设,与多家印刷企业签订了协议书,以基地为基础,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根据发展需要,开展一些高层次的、具有前瞻性、探索性的规划类教学改革立项研究。加强高教研究工作,扩大研究范围,提高研究层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深入研究专业的定位与规划,不断探索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创新意识。
  就业状况:
  印刷行业是二十一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它紧随世界信息技术、计算机、光机电一体化尖端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近年来,随着印刷工业的飞速发展,急需一大批熟悉印刷专业的高水平、高素质人才。而印刷专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本专业毕业生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许多毕业生被沿海各地大型国企、合资企业录用,并派到国外学习、深造,成为印刷行业各阶层骨干力量。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达到或接近100%,就业去向主要为省会城市及沿海经济发达、收入水平较高地区。大部分校友已经成为工作单位的中坚力量。不少的校友创办了自己的企业,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印刷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宽广,主要有:印刷企业、制版公司、广告策划公司、各企事业文件处理、信息处理等单位。本专业毕业生适应的工作岗位有:企业的生产主管或相当职务的管理人员、各工序、各工种的技术人员、车间现场技术管理人员、印刷业务主办、彩页、广告制作与文字编排等。印刷行业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发展,到2010年时国内产值将达到 4000亿元。蓬勃发展的生产企业为本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门路,国内相对较少的本专业院校,使得我们的毕业生每年都供不应求
就业前景

就业方向

印刷厂、包装厂等
 

就业前景

随着我国近几年印刷市场的迅速发展,专业人才的紧缺已经是制约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继续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而且,加上高职和高校教育的滞后以及生源的缺失,致使印刷、包装人才缺口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尤其是印刷业工程师、中层管理、技术和研发设计人才,更是在目前成为了非常紧缺的人才群体,而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掌握较高专业技能的生产第一线人才也成为了整个行业内的“抢手货”。

面对印刷、包装行业保持在17%左右的增长速度,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今后的人才紧缺问题必定将会更加突出。

从相关职位的薪水福利待遇来看,印刷行业并不会比其它行业差多少,有些甚至要高出很多。以这类人才中最具代表性的印刷包装工程师为例。由于印刷包装工程师不仅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并且要能给客户提供印刷包装方面的技术咨询,根据客户包装需求特点制定相应的开发方案,同时将客户对纸张的需求反馈给工厂,协助内部进行品质改进和新技术项目的开发。因此,此类岗位的薪资待遇都较为丰厚。据调查,这类人才的薪金已达到或超过了一般“白领”的薪金水平,而对于印刷厂的机长来说,上万的月薪更不足为奇。可以说,印刷行业的高薪应该是众所周知的。按理讲,有着如此不错的待遇人才应该大量涌入才是,可事实却是由于此类人才的市场供有量不足,再加上其中一部分还存在频繁跳槽的现象,以致许多印刷、包装企业为寻求这类严重不足的人才感到 “头疼不已”。



可是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出现人才短缺的情况。这应该是业内大多数人士考虑过却又无法短时间内解决的一个“难题”。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概念日益加深,当代印刷以数字技术为核心,印刷业正走向高度信息化、市场成熟化和更加国际化。当前,我国印刷业的发展速度大大高于美、日、德等发达国家。据新闻出版署统计,近几年,每年都有近百家“三资”印刷企业批准设立,政府现已提出力争在2010年把中国建成 “全球重要印刷基地”。在如此优越的行业发展背景下,如何解决人才供需不平衡的问题已是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当然,人才的培养与产出首先必须要依赖教育的实现。从当前的印刷行业来看,一方面是学校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另一方面,很多企业反应印刷高级技能人才非常的短缺。中国印刷专业院校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当今印刷教育中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



我国印刷高等教育开展至今,已基本形成了中专、大专(高职)、本科及以上教育办学层次,兼有高等教育、中职教育及各种成人教育等办学形式,但总体的发展还是相对滞后,还未形成与印刷行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育体系。现有高校设立的印刷工程专业,其基础条件仍相对薄弱,难以满足企业对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的现实需要。而且,学校往往只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而不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际操作相脱节。



笔者认为,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有两点非常重要。



一是开设印刷、包装相关课程和专业的高职、高校要针对当前行业整体的发展状况,对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培养,书本理论与实际操作能够有效地结合起来,要两手同时抓起来。



尽管近几年我国高等印刷工程人才培养工作步伐较快,学科门类逐步走向完整、招生规模迅速扩大,学生就业方向和渠道更贴近社会需求,但总体上存在着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创新能力不足、适应能力较差的特征。从培养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教育理念还扎根于旧的计划经济体制,把学生视为单一的教育“产品”,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落实,偏重了共性培养,忽视了个性发展,偏重了可塑性的培养,忽视了主动性的有效激发。二是在课程结构上,重专业、轻交叉,重技术、轻管理,重知识、轻能力,从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三是培养方式和手段过于单一,渠道过窄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复杂的社会经济技术环境。


我们就拿印刷工程专业来举例说明一下。

印刷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较强。为了使毕业生能够尽快适应就业岗位,成为新型的劳动力资源,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应用型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工作就变得十分重要。这不仅是人才培养理念的转变,而且也能有效地推动教育教学改革。虽然目前已经在中等职业学校和部分高职院校进行了相关的印刷岗位职业技术鉴定,不少毕业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也拥有一纸国家劳动部颁发的“技能证书”证书。但是,社会和行业对这些技能证书的认可度并不高,无法达到有关部门开展技能鉴定的初衷。为此,高校要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对职业技能鉴定重要性的认识,从教学改革与专业建设入手,实现职业技术鉴定工作的新突破。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审慎地将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的职业标准和考试大纲,引进高校专业建设、课堂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体系中,让技能鉴定证书和学历证书一起真实地检阅学生的文化专业素质与职业技术水准,从而使培养高等印刷工程人才的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要改变现在社会对印刷行业固有的偏见,纠正对行业的误解,引导学生热爱印刷这一职业,建立印刷从业的自豪感,这一点更是重中之重。很多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不选择跟印刷、包装有关的专业,往往都是因为会不自觉地把与这两个行业相关的工作跟“脏”、“累”、“没前途”联系起来。再加上社会的虚浮之风和人与人之间的攀比心理,很多学生都闻“印刷、包装”而色变。这样,学校的生源就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印刷术被誉为“文明之母”,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它使人类首次运用科学技术来传播思想和文化,通过印刷媒介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只有激励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让他们体会祖先的智慧与创造,才会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才能肩负传承文明的使命,由此我们才能真正培养出印刷人才。



一个印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质产品、高新工艺技术、科学的企业管理,但最主要的还是靠优秀人才,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因此,不管是从整个行业考虑还是从企业自身出发,人才的培养都是当务之急。作为教育的主体,相关院校更应以培养人才为己任,务实进取,真正为印刷、包装行业输入有用的栋梁之才,这样,才能为我国印刷、包装行业的腾飞注入更为强劲的动力。
 
此专业招生院校

- 快速报名 - 马上领取入学名额

姓名:
电话:
专业:

快速报名

招生问答

首页

电话了解

在线咨询